撰稿 / 张梦新
张梦新,1948年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大源镇岭下张村。曾任杭州大学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新闻系党总支书记、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后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经历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深秋,细雨绵绵,我又去了一趟那座魂牵梦萦的小山村。一路上我都在想我的奶奶。村口、溪边、山间小路、大树脚下,仿佛到处都还能看到奶奶的身影。
奶奶离开已经46年了,可我总觉得昨天她还跟我们在一起,她的音容笑貌总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奶奶生于1879年,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1973年10月27日以95岁高龄谢世。到今年,奶奶正好阴寿140岁。
我奶奶楼氏,讳金珠,生于清光绪五年农历五月初八(公历1879年6月27日)。及笄之年,嫁到了富阳大源镇的岭下张村。
这是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坐落在毗邻萧山云石乡的小黄岭下。整个村子依山溪而建,解放初才四百来口人。当地有首民谣:
山里山,
湾里湾,
十八乘竹桥到岭下。
天空只有笠帽大,
溪坑只有榼漏大。
地无三尺平,
人无三分銀,
十里不听稻桶响。
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小山村山路崎岖、无田无稻的贫穷面貌。
但是老天爷是仁慈的,岭下张村四周漫山遍野长满了青青翠竹。山里人靠山吃山,或是砍下青竹浸料做土纸,或是做篾匠,编篮织筐,或是砍下毛竹换钱。
据《富春张氏宗谱》,岭下张氏的祖先是明朝嘉靖年间来自萧山衡河的彬二公。为避战乱,彬二公携家小来到这穷乡僻壤。
富春张氏宗谱
四百年来,彬二公的子孙后代繁衍成了一个村落。除了嫁进来的女人,全村人都姓张,同根同源。
我爷爷讳元悦,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农历九月初三,比我奶奶年长11岁。
他是干活的一把好手,非常勤快。曾听奶奶说,我爷爷身强力壮,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砍毛竹斫柴,等其他农户吃完早饭出门干活时,他已经从山上背回两趟毛竹或柴火了。
奶奶和爷爷婚后琴瑟和谐,先后生了六个孩子,居然全是女孩。在清末民初,老百姓还是很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于是爷爷又从诸暨沙溪王家娶了我二奶奶。
二奶奶王氏比我奶奶正好小一肖,也是属兔的,但是婚后一年,二奶奶的肚子仍不见动静。
村头有座胡公庙,供奉的是胡公菩萨。
当然我以后知道了,胡公庙供奉的是宋代清官胡则。胡则为官清廉,为民请命减免赋税,又抵御外侮,因而深受民众爱戴,在其家乡浙江永康和杭州、金华、富阳、萧山一带,百姓都建有胡公庙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