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农村中小学的中梁砥柱

教育资讯
发布日期
2021-09-09 13:20
发送

按:前天,《中师生》公众号转发了中师生范友军老师的文章《乡村中学校长讲述:刚满15岁,我被一辆绿皮小火车带进中师校园》。昨天,我们有幸和范老师取得联系,又得到他的新作《坚守,在风雨里扎下了根——70后毕业的中师生:农村中小学的中梁砥柱》。言辞真挚,现分享于大家。

原题:坚守,在风雨里扎下了根——70后毕业的中师生:农村中小学的中梁砥柱

作者:范友军

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师范的确为贫寒的家争了光,添了彩。

那一年,我记忆最深的那个秋季,邮递员亲自把一个比平常大的信封送到了父亲手里,父亲打开后激动万分,兴奋地对正在灶房里生火做饭的娘说,咱旺儿(小名)考上了,吃上商品粮了,你看,录取通知书都给寄来了……

我知道,娘也知道,填报志愿时的那种彷徨和无奈。

娘低声细语般地对我说,填报师范吧,娘也想让你上高中考军校,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家里还有几个要供养,你就先减轻减轻家里的负担,上三年毕了业就可以拿工资了……望着满脸沧桑的娘,我的双眸噙满了无奈的泪花,重重地在志愿表上填写了———淮阳师范。

去师范报到前的那个晚上,父亲把我叫到他跟前,语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上师范有啥不好的,父辈们都在羡慕,你也是咱村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人家想上也上不上。爹知道你的心思,再上三年高中,军校再上几年,毕竟咱家条件不允许啊。再说,毕了业回村来教咱农村的娃,比啥都强。记得当时父亲的话一点也没听进心里。

中师毕了业,回来当“孩子王”有啥出息,堂堂男子汉,志应该在远方。我心里怨言道。

父亲是我们一生最敬重的人。他淳朴憨厚,伟岸正直,用挚情炽爱着脚下的每一寸黄土地。他说,黄土是命根,黄土胜似自己的爹和娘,离了黄土就如没爹娘的孩子。是的,父辈们正是因为深爱着每一捧黄土,他们的身体才如此的硬朗。

上中师的那一年,我十五岁。

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炽爱,父亲背着我的行装,母亲挎着我的书包,一路上,父亲和娘千叮嘱万嘱咐,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学到真本实,回报咱的乡村……

车站到了,接过父亲和娘手中的行装,我踏上了那列绿皮小火车,车窗外,我看到娘哭了,父亲不停地摆着手,示意我注意安全。车的一声长鸣,把我带进了师范的校园里。

三年,弹指一挥间。师范里曾哭过、笑过、徘徊过、失意过,拼搏过、奋起过,梦里梦到毕了业回村当起了“孩子王”。

师范里永不丢掉的是农村孩子身上拥有的那种不屈、顽强、积极、向上的品格。我的恩师,我的同学,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可亲的人。

师范里,提升了我的素质修养,塑造了我的灵魂,知识的琼浆丰富了我的大脑,从一本本日记中足可以证明,淮师早已成了我第二个故乡。

春和夏交替,秋和冬接吻。

还是那辆绿皮小火车把我从师范里带回了日夜想念的家乡。一脚踏上三尺讲台,开始抒写自己的春秋。

30年来,一直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曾彷徨过、伤心过、失意过、流过泪,也曾多次想独自一人放弃这份孤独的工作,远走他乡,去闯出属于自己真正的一片天地,绝对比现在强上十倍百倍,那些曾经与自己同龄的人南下拼闯,哪个现在不是别墅几套,豪车几辆,煞是风光。

每一次站在贫瘠的校园里有此想法一走了之时,师范里恩师们的话回荡在耳旁:回到家乡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农村的孩子可都在盼望着你们,你们任重道远,肩负使命,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望着班内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的心好酸,暗暗下定决心,一生扎根教育一线,我无悔。

30年来,用满腔的激情,与同事们并肩拼战,望着乡村贫瘠的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浑身全是劲,一周上个二、三十节课不在话下,把学到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盼他们成才,都能早日走出乡村。

30年里,风里走过,雨里趟过,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地烙印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学生们看到眼里,记在心里,每一篇作文歌颂着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老师们,校领导为之而感动着,总把最高的荣誉证留给无私奉献的我们。因为,那时从中师走出的我们的确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无论从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或是教学教法和素质修养上,那都是过硬的。中师它毕竟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中师毕业的我们,身上有多少劲使多少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坚守乡村校园这片净土里,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责任,让青春的激情闪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30年里,也曾不止一次地劝慰着学生们,让他们与我们一样考个师范,毕了业,站在三尺讲台抒写自己的春秋。嘴磨明,口干涩,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仿佛感悟到十五岁上师范之前我的内心变化。我这样做是对是错,很迷茫很矛盾。矛盾的是自己曾不止一次地想,干出点成绩要跳槽,下海经商,或进行政做文书,教师这个行当,不仅孤独而且比较清贫,让我的学生走我的路,内心深感不安,可都不去当教师,农村的孩子该如何?是不是都会成为文盲?

日子在岁月里流淌,人生在奉献中辉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们,他们大都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回村当“孩子王”的却寥寥无几,尽管这样,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的是逢年过节一封封的感恩信从四面八方纷纷而来,读着他们的信,自己真的是桃李满天下了。

时代在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如今乡村学校都成了花园式的学校,父辈们无不称赞叫好。在大好形势下,我们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一栋栋教学楼、办公楼、寝室楼拔地而起,宏伟壮观,校园布局合理,四区分明,这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这一代的孩子真的生在福中了。

学校生源的多少关乎学校的生存,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生命线。令我们担心的是一些学校成了空巢。一年两季的开学前,教了30多年的我们仍奋战在找生源的路上。到学生家里面,做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手里拿着学校近些年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宣传页,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承诺学生在校一定会吃好学好又安全。大部分学生家长都能理解,就是因为学生家长都外去打工,学生留在家里只能爷奶看护,爷奶年龄大了,操不了这个心,干脆把学生不是上民办学校就是转到了城里,一个月回家一次,省事了。

公办学校也实行了封闭管理,吃住在校,不比上城里离家又远强吗?理是这个理,可公办学校里缺老师啊!我们无语,心在流泪。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有关教师到农村支教的优惠政策,例如,每年的特岗教师或当地的招教,都在充实着乡村学校的资源,可每一年录取的“他们”大都在乡村校园里呆上三年或二年,期满后不是进了城就是改了行,有的在实习期间,来往不便,辞了职,另谋高就。真正留在乡村学校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又有几个?70后毕业的中师生们心里最明了。

风雨依旧,岁月沧桑。乡村学校以后的路在何方?的确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范友军,1991年毕业于淮阳师范,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乡土诗人。 一直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把爱倾注在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中共党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工作之余,喜欢码些文字,充实生活。多年来,其诗歌散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发表近200篇(首),代表作《今夜想娘》、《村西头的那片麦场》、《夜欢的村庄》、《怀念母亲》等。)

责编:董暖夏
THE END

本文标题:中师生:农村中小学的中梁砥柱
本文链接:https://www.jxnewsw.com/jyzx/2993.html

相关热点

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载人航天、重型火箭研制、火星探测等重磅消息频频传出。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强盛中国。为了激发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科技报国、...
教育资讯/ 2021-11-13
随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和《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相继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 为响应教育部、工信部对于现代产业...
教育资讯/ 2021-11-11
一款客单价千元的AI词典笔,从上市到GMV过千万,需要多久?阿尔法蛋的答案是不到一个月。...
教育资讯/ 2021-11-04
从锚定未来的“课程星球”百校联盟拉开先锋教育的序幕,到著名教育专家齐聚云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变革,再到发起首届“百校联动·创新型学习项目”—“零废弃”...
教育资讯/ 2021-11-04
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北京首演引发热议 这是一场跨越九十年的时空对话,也是一次红色经典的当代表达。 2021年,对共和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也正值...
教育资讯/ 2021-11-03
10月31日,“青年反诈行动—防骗练习生”系列活动再度燃情来袭。此次在广州市天河区举行的“反诈创变营”是青年反诈行动公益项目在广州地区的重磅活动,...
教育资讯/ 2021-11-01

相关推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