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北京正式挂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战略重要支点,吸引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教育机构进驻乡村教育领域,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即是其中之一,通过以互联网与AI技术赋能的教学产品为乡村地区学生提供普通话、基础自然学科、K12教育等相关课程内容,助力知识文化在脱贫县和边远地区的传播,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目标。
学而思网校深知语言隔阂是诸多脱贫县,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道重大门槛,也是学而思网校在深入这些地区进行教学时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据早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开展幼教工作的阿皮伍呷老师讲述,彼时这里的孩子只会说彝语、甚至连彝语都讲得磕磕巴巴,老师们的普通话发言不标准、“也不知道怎么教”,不会说普通话,成为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外出学习和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
(彝族孩子使用移动版“学而思网校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学习)
然而,自2018年9月学而思网校“AI老师智慧教育”项目在昭觉县正式启动,当地绝大部分小学、教学点与幼教点的电脑和电视设备都安装了“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的推行之后,昭觉县的村村寨寨都已回荡着用普通话读书、唱歌的稚嫩童音。打开电视机或电脑,弹出的小机器人会用彝语和汉语打招呼,当孩子对着麦克风发音后,机器人会立刻给出评分,帮助孩子们学习和调整普通话读音。学而思网校“AI老师”的到来,让当地孩子有了带不走的普通话老师。目前,该系统已覆盖昭觉县72所小学、252个教学点,惠及近9万名学生、2000多名老师。
学而思网校不仅从学生教育方向上着手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利用网络平台,让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倾注心血培养乡村及偏远地区的本土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培训的方式发掘“种子教师”,让一批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了解农村、热爱农村的学子们重返大山,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学而思网校通过在吉木乃当地搭建了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选拔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并且好未来志愿者老师不仅每周会定期通过大屏幕为当地学生远程授课,还坚持为当地教师们进行教学教研在线培训。2018年,当地在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的帮助下引入了“双师课堂”服务,以及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三年来,吉木乃的学生和北京的老师每周准时“上线”,隔着5300公里的距离开始“面对面”上课。
(好未来讲师为吉木乃物理学科种子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在线培训)
从双师课堂到教师培训体系,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从“输血”走向“造血”。在与好未来开展“双师课堂”的同时,吉木乃也将这种模式运用到城乡不同学校之间。如今,接受种子计划的教师正在带动更多的当地教师发展。
振兴乡村教育,是国家赋予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所有教育从业者们的历史使命,只有融合结合新时代的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企业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学而思网校作为中国K12教育中的领军企业,在深耕低线城市,边远山区及乡村教育市场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学而思网校还将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更广泛的地区传递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